摘要:強化絮凝沉淀是近年來國內(nèi)外城市污水深度處理研究的熱點,在污水處理的研究中歷時已久,由于投加絮凝劑運行費用較高,所以一直阻礙其在實踐中的發(fā)展。近年來,廉價、高效絮凝藥劑的迅速涌現(xiàn),使化學強化一級處理工藝的基建費用、運行費用都低于二級處理,且其總磷的去除率很高,在國外城市污水處理中已經(jīng)開始應用。由于它適應我國國情,在國內(nèi)也得到了普遍的重視,并且已經(jīng)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。
關鍵詞:聚丙烯酰胺 強化絮凝
1、強化絮凝反應原理
強化絮凝沉淀包括兩個過程:混合過程和絮凝反應過程。
(1)混合過程
混合是反應第一關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關。在這個過程中應使水解產(chǎn)物迅速地擴散到水中的每一個細部,使所有膠體顆粒幾乎在同一瞬間脫穩(wěn)并凝聚,這樣才能得到好的絮凝效果。因為在混合過程中同時產(chǎn)生膠體顆粒脫穩(wěn)與凝聚,可以把這個過程稱為初級混凝過程。但這個過程的主要作用是混合,因此一般稱為混合過程。
混合問題的實質(zhì)是水解產(chǎn)物在水中的擴散問題。使水中膠體顆粒同時脫穩(wěn)產(chǎn)生凝聚,是取得好的絮凝效果的先決條件,也是節(jié)省投藥量的關鍵。
(2)絮凝反應過程
絮凝反應是強化絮凝沉淀過程中最重要的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。其作用原理是,通過高分子絮凝劑——聚丙烯酰胺(PAM)來吸附污水中的懸浮粒子,使高分子鏈互纏交聯(lián),形成架橋,從而使絮凝結構增大變粗,最后形成沉淀。而在此過程中,PAM選擇的正確與否關系到該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處理效果的好壞。
(3)無機藥劑和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在強化絮凝沉淀中的復配使用
在強化絮凝沉淀中,為了降低藥耗,節(jié)約成本,提高處理率,充分發(fā)揮不同絮凝劑間的協(xié)同作用,通過多次實驗和在工程上的實際應用,無機絮凝劑與有機絮凝劑的復配使用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。
復配使用中,先加入帶正電荷的無機絮凝劑,使污水中膠體脫穩(wěn),再加入帶負電荷的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,使脫穩(wěn)后的膠體顆粒通過架橋作用和網(wǎng)捕作用迅速長大。由于有機高分子容易機械降解,所以復配使用對水力條件要求較高。攪拌要均勻,速度要慢。
2、高分子絮凝劑——聚丙烯酰胺(PAM)
(1)PAM合成工藝
PAM主要原料為丙烯腈,它與水經(jīng)一定比例混合,經(jīng)水合、提純、聚合、干燥等工藝可得到成品,合成工序如下:
(2)PAM的選擇
通過多次實驗和實際應用可以作出下列結論:
陰離子型PAM適用于濃度較高的帶正電荷的無機懸浮物,以及懸浮粒子較粗(0.01-1mm),pH值為中性或堿性溶液。
陰離子型PAM適用于帶負電荷、含有機物質(zhì)的懸浮物。
非離子型PAM適用于有機、無機混合狀態(tài)的懸浮物分離,溶液呈酸性或中性。
(3)影響PAM絮凝作用的主要因素
1) 絮凝劑的用量:最佳的絮凝劑用量是絮凝劑全部被吸附在固相粒子表面上,且絮塊的沉降速度達到最大值。最佳用量隨著絮凝劑的離子性質(zhì)、分子量、懸浮液的pH值而變化,可用試驗方法確定。當絮凝劑超過最佳用量時,絮凝效果反而下降。
2) 絮凝劑分子量對絮凝的影響:絮凝劑分子量越大,絮凝效果越好。但分子量太大,難于溶解且制造費用也高。常用的分子量為300-1500萬。
3) 攪拌對絮凝的影響:攪拌可使絮凝劑均勻的分散到懸浮液中,達到高效絮凝。但攪拌過于劇烈,會使形成的絮塊碎裂,因而絮凝劑的消耗量增加,而絮凝效果相對講是降低了。所以在絮凝處理時只能進行適當?shù)臄嚢,攪拌機轉(zhuǎn)速一般應控制在50-250r/min。
3、實例分析
下表為某城市污水處理廠同一進水下的自然沉降、復合作用、單獨作用對照的試驗結果。
投加藥劑 及加藥量 |
分析項目 |
cr(mg/L) |
BOD5(mg/L) |
TP(mg/L) |
濁度 |
原水 |
317.0 |
56.4 |
4.4 |
170 |
|
自然沉降 |
出水 |
181.2 |
27.8 |
2.1 |
51.8 |
去除率 |
42.8% |
50.7% |
52.3% |
69.5% |
|
聚鐵200mg/L |
出水 |
88.5 |
12.1 |
0.5 |
9.8 |
去除率 |
73.0% |
78.5% |
88.6% |
94.2% |
|
聚鋁200mg/L |
出水 |
80.5 |
12.1 |
0.7 |
8.4 |
去除率 |
74.6% |
78.5% |
84.1% |
95.1% |
|
硫酸鋁50mg/L +PAM 1mg/L |
出水 |
100.6 |
13.8 |
0.7 |
5.0 |
去除率 |
68.3% |
75.5% |
免責聲明:線纜網(wǎng)轉(zhuǎn)載作品均注明出處,本網(wǎng)未注明出處和轉(zhuǎn)載的,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如轉(zhuǎn)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,或有其他諸如版權、肖像權、知識產(chǎn)權等方面的傷害,并非本網(wǎng)故意為之,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。聯(lián)系電話:0571-87774297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