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規(guī)格尺寸:橢圓形:172x150x51mm /正方形:150x150x51mm
●品 牌:臺灣三協(xié)
●型 號:FP-108 EX-S1-S
●軸承結構:含油軸承
●電 壓:AC220V
●電 流:0.22A
●功 率:38(W)
●頻 率:50/60(Hz)
●轉 速:2700-3100(R/min)
●風 量:5.37/6.88(M3/min)
●噪 音:55/60(dB-A)
●重 量:950(g)
●包 裝:有單獨包裝盒,普通硬紙箱包裝24臺/1整箱;
●框 架:黑烤漆鋁合金壓鑄防腐、防濕結構;
●風 葉:注塑一次成型,PBT+30%玻線+VO級阻燃劑;
●軸 承:采用高精度、長壽命低噪音進口含油軸承;
●絕 緣:漆包線采用B級絕緣,耐溫120攝氏度;
●接線方式:引線式(線長25CM)
●絕緣電阻:500兆歐以上;
●耐電壓:漏電流0.5mA.耐電壓1500V/1分鐘;
●運行電壓:220V (電壓范圍為:185V~245V)
●風扇旋向:從扇葉方向看為逆時針;
●使用環(huán)境溫度(℃):-20℃~75℃
●壽 命:工作環(huán)境溫度40℃ 60000(小時)
雙電層
編輯
本詞條缺少
名片圖,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,還能快速升級,趕緊來
編輯吧!
任何兩個不同的
物相接觸都會在兩相間產(chǎn)生
電勢,這是因電荷分離引起的。兩相各有過剩的
電荷,
電量相等,
正負號相反,相互吸引,形成雙電層。
中文名雙電層外文名electrical double layer解 釋過剩的電荷相與
吸引原 因
電荷分離
在電極的金屬-電解質的兩相界面存在電勢,同樣將產(chǎn)生雙電層(electrical double layer)[在 傅獻彩《物理化學》第五版(大學課本)中,稱之為 double layer ],其總厚度一般約為0.2-20納米。電極的金屬相為良導體,過剩電荷集中在表面;
電解質的電阻較大,過剩電荷只部分緊貼相界面,稱緊密雙層(compact double layer)[在傅獻彩《物理化學》第五版(大學課本)中,稱之為緊密層(contact double layer)];余下部分呈分散態(tài),稱分散雙層(diffuse double layer;在傅獻彩《物理化學》第五版(大學課本)中稱之為“
擴散層” (diffused double layer)]。
電極反應的核心步驟——遷越驟(即活化步驟)都需在緊密層中進行,影響電極反應的
吸附過程也發(fā)生在雙電層中,故雙電層結構的研究對于
電化學的理論和生產(chǎn)都有重要意義。
膠核表面擁有一層離子,成為電位離子,電位離子層通過
靜電作用,把溶液中電荷相反的離子吸引到膠核周圍,被吸引的離子稱為
反離子,它們的電荷總量與電位離子的相等而符號相反。這樣,在膠核周圍介質的相間界面區(qū)域就形成所謂
雙電層。
在兩種不同物質的界面上,正負電荷分別排列成的面層。在溶液中,固體表面常因表面基團的解離或自溶液中選擇性地吸附某種離子而
帶電。由于電中性的要求,帶電表面附近的液體中必有與固體
表面電荷數(shù)量相等但符號相反的多余的反離子。帶電表面和反離子構成雙電層。
雙電層
熱運動使液相中的離子趨于均勻分布,帶電表面則排斥同號離子并將反離子吸引至表面附近,溶液中離子的分布情況由上述兩種相對抗的作用的相對大小決定。根據(jù)O.斯特恩的觀點,一部分反離子由于電性吸引或非電性的特性吸引作用(例如范德瓦耳斯力)而和表面緊密結合,構成
吸附層(或稱斯特恩層)。其余的離子則擴散地分布在
溶液中,構成雙電層的
擴散層(或稱古伊層)。由于帶電表面的吸引作用,在擴散層中反離子的濃度遠大于同號離子。離表面越遠,過剩的反離子越少,直至在溶液內部反離子的濃度與同號離子相等。
由于電荷分離而造成的固液兩相內部的電位差,稱為表面電勢,通常用Ψ0表示。若溶液中某離子的濃度直接影響固體的表面電勢Ψ0,則該離子稱為決定電勢離子,例如AgI
溶膠中的Ag+離子與I-離子。溶液中的其他離子則稱為不相干離子。斯特恩層中吸附離子的電性中心構成斯特恩平面,它與溶液內部之間的
電勢差稱為斯特恩電勢,一般用Ψd表示。在斯特恩層中電勢自Ψ0近似直線地變化至 Ψd。除了吸附的反離子之外,還有一部分溶劑(水)
偶極子也與帶電表面緊密結合,作為整體一起運動。因此在電動現(xiàn)象中固液兩相發(fā)生相對運動時的滑動面是在斯特恩平面之外的溶液內某處。此滑動面與溶液內部的電位差稱為電動電勢或
ζ電勢。雙電層中的電勢變化如圖所示。按以上模型,ζ電勢應比Ψd略低,但只要溶液中電解質濃度不是很高,可以認為二者近似相等。在
擴散層中,電勢隨離表面距離的變化大致呈指數(shù)關系。對于平的帶電表面,若Ψ0不很高,則擴散層中的電勢隨離表面的距離x的變化可用下式表示:
式中κ的倒數(shù)稱為雙電層厚度,與溶液內部各種離子濃度(單位體積中的離子數(shù)目)及價數(shù)Zi有以下關系:
式中 e為電子電荷;ε為溶液的電容率;k為玻耳茲曼常數(shù);T為熱力學溫度。上式表明,增加溶液中的離子濃度與價數(shù)均使雙電層變薄,
擴散層內的電勢降也因此加快。另一方面,更多的反離子進入斯特恩層,
ζ電勢也因此降低。高價或大的反離子甚至可能使ζ電勢呈反號。
溶膠粒子帶電,這些電荷的主要來源是從水溶液中選擇性地吸附某種離子:吸附正離子膠粒帶正電,吸附負離子帶負電,但整個溶液是
電中性的,故還應有等量的反離子存在。固粒
表面吸附的離子和溶液中的反離子構成雙電層。
反離子在溶液中受到兩個方向相反的作用:
1.固粒表面被吸附的離子的引力,力圖將它們拉向界面;
2.離子本身的熱運動,使之離開界面而擴散到溶液中去,其結果使反離子在固粒表面外呈平衡分布:靠近界面處反離子濃度大些;隨著與界面距離的增大,反離子由多到少,形成擴散分布,如圖3-7所示。MN代表粒子的平表面,設它吸附負離子,則電量相等的
正離子擴散分布,就好象大氣層中氣體分子按高度分布的狀態(tài)。直到界面負電荷電力所不及處,過剩離子濃度等于零。帶電表面及這些反離子,就構成擴散雙電層。雙電層的厚度隨溶液中離子濃度和電荷數(shù)而不同。
實驗證明,溶膠粒子在電場下與溶液發(fā)生相對移動時,分界面不是在固液界面MN處,而是有一層液體牢固地附在固體表面,并隨表面運動。按電泳算出的就是此滑動面上的電勢,稱電動電勢或-電勢。
-電勢除受決定電勢的離子濃度影響外,還與溶液中其它電解質的濃度有關。當電解質濃度增加時,
擴散層被壓縮、變。煌瑫r某些具有特異性吸附能力的離子加入后,還可使-電勢符號改變。